

發布日期:2022-09-12 瀏覽次數:21
“各位在甬及甬籍人才朋友:見字如面。值此壬寅中秋,謹以此封家書送上我們節日的問候和誠摯的祝福……”中秋前夕,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中國寧波網、甬派客戶端發出致人才的一封中秋家書,以其綿綿的情意和滿滿的真誠迅速“出圈”。
這封家書,紙短情長,講述了寧波日新月異的變化,向廣大關心寧波發展的在甬人才或在外打拼的甬籍人才送去一份熨帖的問候,感謝他們在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奉獻創新,為寧波的成長和跨越所做的付出和努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無論您身在何處,月光所照,皆是故鄉。東海之濱,三江之畔,寧波永遠敞開懷抱,等待并守護著每一個心懷夢想、踏實奮斗的家人……”質樸溫馨的語言背后,流露出寧波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尊才愛才惜才重才之心。
“過去逢年過節,我們也會向廣大人才朋友送去祝福。而這一次,我們直接回歸到‘人’的本身,通過家書的形式,讓身處五湖四海的人才朋友感受到來自家鄉的這一份惦記。”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以此為基礎,甬派客戶端聯合市委人才辦推出中秋特別策劃“遙寄家書話嬋娟”活動,邀請廣大人才通過書信或者視頻的形式,曬出自己的中秋感想和鄉愁故事。該活動迅速得到廣大人才的熱烈回應,目前累計閱讀量已達數十萬次。
“疫情已三載,家書抵萬金。海定江波寧,月是故鄉明。”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桂維民用一口寧波話,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西安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愿為兩地的引資、引智、引進人才牽線搭橋,希望兩地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中共創共建、共享共贏。”
“中秋佳節倍思親,思念寧波的三江口和江廈街,思念熱情溫暖的寧波鄉親和近鄰,更思念遠在寧波的家人和好友。今年因為研究工作繁忙、疫情管控趨嚴,無法回到寧波和大家相聚,實感遺憾。在此舉杯向明月,祝福美麗的寧波。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機會一定回寧波報效家鄉。”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韜說。
“我雖身在渤海之畔,但時刻心系東海之濱。祝愿三江之水永遠奔騰不息,綠水青山永遠環繞富土。”“00后”鄞州學子陳潤目前在天津大學物理系就讀。收到家書的那一刻,她內心溫暖。
“打開中秋家書,關愛和祝福撲面而來,讓人溫暖又感動。昨天我們的人才群炸了鍋,大家都很振奮。身邊很多人才朋友是‘新寧波人’,這封家書讓我們真真切切感覺到:來寧波,真的是對了!”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林國聰說。
“收到市委人才辦給我們發來的家書,感到了溫暖,看到了期許。寧波為我們在科技創新領域提供了支持、包容和向上的良好環境,我們將繼續奮力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積極推動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寧波一起逐夢未來。”“90后”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張文瑞說。
溫暖、感動、振奮、思念、期待、幸福……這兩天,來自天南地北的人才們寄出的“家書”紛至沓來,他們之中有花甲之年依舊為家鄉的發展穿針引線的甬籍人才,有而立之年為科研事業全身心打拼的青年才俊,還有正在為寧波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的“新寧波人”。
家書紙短,家國情長。廣大在甬或甬籍人才用手中的紙筆,娓娓講述自己心中家鄉的模樣,深深表達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向家鄉的父老鄉親“報告”自己最近的所思所想所獲,并送上最誠摯的節日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記者 黃合 通訊員 勇祖軒
Copyright ? 版權所有:寧波奉化求精工藝涂裝廠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圖片、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之修改! 關鍵詞:寧波噴漆 寧波噴涂
技術支持:寧波網絡公司 統計代碼放置